赛马素以金钱挂帅,竞价赛马更是富人们的博弈。
图片
赛马运动由英国人带来,开埠没几年,在1846年已经在跑马地开办赛马活动。
香港的跑马地,又称“快活谷”,它的英文名就叫Happy Valley,似乎也呼应了现在流行的一个段子——有钱人的快乐,你想象不到!
图片
香港赛马日现场,名人众多
01
没有资本和背景,玩不起
“能玩得起纯血统的英国赛马,身价一般不会低于八位数吧。”
北京某马球俱乐部的负责人陈建欣说:“买马贵,养马更贵,想让自己的赛马参加比赛,出成绩,还得聘请专业的驯马师和骑师,这一年又是几十万的花费。”
图片
但以上提及的,都只是明眼人就知晓的费用。
赛马之所以能成为贵族活动,其门槛,不仅是钱。
第一道门槛,赛马讲“血统”
作为富豪热爱的竞技活动,挑选马匹不仅是输赢问题,更是面子问题。
赛马运动中,纯血马才算主角,比较难得。
而想要拥有这样一匹纯血马,动辄数百万。再加上是以竞拍形式出售,价高者,才能得。
图片
2019年3月,香港国际马匹拍卖会就将27匹赛马悉数售出,总拍卖价为1.162亿港币,其中最高价的两匹都以700万港元售出。
建滔集团主席张国荣就曾以1100万港元竞拍下“电路一号”,刷新了当时的拍卖会记录。
图片
“电路一号”
这匹“电路一号”之所以拍出千万港元的价格,就是因为它优秀的血统。
香港马王“威尔顿”、英国叶森打吡大赛冠军“巨鹰拍翼”在一众赛马中声名远播。
“电路一号”就是它们的弟弟,不过关系有点复杂——“电路一号”和“威尔顿”同父异母,跟“巨鹰拍翼”同母异父。
图片
“威尔顿”属于东莞首富郑强辉
这种“优生优育”的操作在竞技赛马当中已经是纯属技艺。
东边的“王”与西边的“霸”结合,富豪们总是看准机会,一举拿下这些名将的后代。
如果说财力是玩马的第一道门槛,那么运气就是玩马的第一道心坎。
香港名导演王晶与老友“叻哥”陈百祥在2019年以520玩港元大手笔购入“旺旺宝驹”,但这匹命名为“旺”的赛马一点也不旺,出战7次,奖金为零。(对不起这个与“我爱你”谐音的价啊~)
图片
另据报道,“电路一号”在赛场上比较慢热,出战6次都没有拿到三甲,奖金也只有58020港元,相对于身价,它的附加价值似乎连零头都不够。
然而,“电路一号”的同事“电路三号”拍卖价仅570万港元,但表现出色,截至2020年3月,出战12次,斩获4冠军、2亚军、2季军,赢下的奖金有338.8万港元。(居然写出了办公室政治的感觉…)
图片
“电路三号”
精品佳驹当以“好爸爸”著名,它的拍卖价仅170万港元,在没什么人看好的请开给你下,赢得了6场大赛,共计奖金5902万港元,马主袁仕杰笑都藏不住了。
许世勋家族也爱玩赛马,当年许先生以260万买下的纯血马“灿惑”,赢了2483万港元。
图片
许世勋夫妇为爱驹“灿惑”出战助威
香港赛马赢得的奖金不是全归马主,一般是马主拿70%,然后剩余的分给骑师、练马师、马房员等。
但赢钱是其次,赛场上赢的几十万、数百万奖金,相对于马主丰厚的身家,简直是小Case。
那“大Case”是什么呢?是马主玩得开心。
而这种开心是建立在身份与地位附带的满足感~
说到这,我们可以适时引出香港富豪玩马的第二道门槛了。
第二道门槛,马主讲“会籍”
玩马的富豪们,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图片
成为香港赛马会会员,对于富豪来说是一种荣耀,代表着一个人的诚信获得了接纳,有着贤达的形象(马会会籍,就是这么有魔力)。
香港赛马会至今没有公布过会员总量,据港媒统计,截至2011年,大概有2.8万人拥有会籍。
图片
马会会员绝大部分是香港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人士,会员分为不同等级,分别是“赛马会员”、“全费会员”和“公司会员”,在这些之上,还有地位崇高的“精选会员”。
马会在吸收新会员方面,门槛是极高的,除了收入不菲,还需拥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。
图片
名人在玻璃房里看赛马的架势
申请加入马会的新人,必须由一位精选会员提名,并获得另一位精选会员附议,再列举三位准备支持其加入马会的会员,才可能被接纳。
图片
而马会的200位精选会员,每年推荐入会的名额都是有限的。在提名新人时,必须承诺对此人有相当的了解。
公司会员倒并不需要精选会员提名,但该公司需要首先得到马会邀请。
图片
成为赛马会会员之后,赛马日心照不宣的握手,暗潮涌动的眼神交流……
谈着东东,西西就成事了(就这么神奇),名流都热衷这个。商业关系、商业机会,都在这个过程中催化。
所谓钱滚钱,都是“功夫在场外”。
图片
始终这种场合对企业或多或少会有帮助。
“不少富人让自己的小孩训练马术,目的其实是拉郎配,寻得一个同样有钱的亲家。”
图片
不过,现如今赛马这项贵族运动,经过博彩的处理后,已经在香港普及开来。
最低每注10港元便可参与,如今已经成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。
02
香港的马文化与赌文化
每逢赛马日,总能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看到一群中年马迷们手持“马经”、悉心研究。
图片
港铁东铁线也会特地在沙田马场有比赛的当日,绕经马场站。
跑马地赛场入口处会渐渐聚集起各色各样的人:蓝眼睛、高鼻梁的欧美人、大胡子的矮胖中东人、本地老港,还有很多渴望猎奇的外地游客……
图片
如演唱会一般的半环形看台,从下至上密匝匝塞满了人。
图片
身着赛服的骑师,跨下是矫健精壮的马儿,一出场便引起阵阵尖叫骚动。细碎嘈杂的马踏声由远至近,人们的心跳呼吸也逐步收紧。
图片
“加油!”、“Come on!”多国语言夹杂此起彼伏的呼喊声,将这场“玩马狂欢”的气氛推至高潮。
图片
不在赛马场的马民也紧盯着屏幕中的精彩赛事。
图片
事实上,无论是用一百元中几千元,还是用几百元中几万甚至几十万元,几乎每个马民都有自己的“威风史”。
香港赛马会每年将8成左右的顾客投注额作为彩金、回扣及奖券奖金返还出来,2016/2017年度,这个数值高达84.5%。
根据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Horseracing Authorities的数据不难看出,这个返还比例在全球来说都处于较高的水平,仅低于澳大利亚和英国,与新西兰几乎持平。
注意:返还比例虽高,香港也是十赌九输的,记得小赌怡情
图片
香港赛马业长达130多年的发展,近年来,“马文化”正在与“赌文化”相互融合。
很多马民会买报纸研究马经,学习关于马的知识,虽然最终的目标是赌,但马文化在赌的过程中已经深入人心了。
在2003年,一代名驹“精英大师”在香港经济最低迷的时候横空出世,十七连胜振奋了马民的心,每当它出赛,马民们为它而来,为它下注,甚至有一些人赛后选择不兑换,而是收藏对应的马票作纪念。
图片
香港名马“精英大师”
与早期相比,现在香港的国际赛马赛事不断增多,三重彩、四重彩、三选一、孖宝、三宝、孖T、单T、独赢、连赢等等,每种玩法的难度和赔率都不同。
图片
不仅主流报纸均会设立赛马版,赛马日电视台也必定会进行直播,更不乏家喻户晓的赛马名嘴,例如,马评人董骠。
图片
董骠评马多年,金句频出,基本上概括了香港马文化的生态:
# 唔赌会病,大赌无命,惟有赌细啲吊住条命。
# 马重未必系肥,马轻未必系瘦,肥瘦轻重根本系四件事。
# 出闸一支箭, 转弯似把扇, 返来睇唔见。博彩游戏问答
# 赌马属于偏门,偏门又使乜讲道理。
# 马房赢马赢钱天公地道,输马赢钱就天理不容。
# 买马唔好信练马师,信缘份两个字。
# 做马评家,就要负责教育马迷什么是赛马,更要为马迷讲句公道说话。
图片
香港人赌马,总是将一句话挂嘴边——“小赌怡情,赢了开心,输了也就当作捐钱,做善事。”
那是因为,香港赛马会一直以独特的非牟利模式运营,每年将94%的税后经营盈余拨捐慈善信托基金。
2016/2017年度,马会向社会捐赠共计76亿港元,其中包括支持215个慈善及社区项目和35亿港元的特别捐款,用以支持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。
图片
而马会从会员、博彩等项目中获得的高额收入和利润也让它成为缴税大户,缴税额从2010/2011年度的153.39亿港元一路攀升到2016/2017年度的217亿港元。
香港赛马会除了每年提供超过2万个全职或兼职的职位之外,还带动了媒体的发展。
攀附于赛马的电视节目、广播、各大报纸马经和网络媒体的赛马专栏,背后是专业的赛马分析人士、评论人员和专栏作家,某种程度上讲,这些也都可以看做是赛马会间接提供的社会就业。
赌马早已成为香港人的文化娱乐生活的一部分,香港赛马会的这一套运营方式可以说满足了各方的需求,使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参与进来,创造经济价值,最终回馈社会
原文标题:揭秘香港上流社会“赛马会”香港富人为何热衷
|